徘徊十字路口的宗教和发展 ——殊途同归或分道扬镳?

Statements

徘徊十字路口的宗教和发展 ——殊途同归或分道扬镳?

Johannesburg, South Africa—26 August 2002

纵观20世纪的历程,种族和国家偏见逐渐让位于这样一种认识:普天之下人类一家,地球乃其共同家园。为响应这一初步洞见而创立的联合国一直不懈地工作,以求建立全人类能和睦相处的太平世界。为了这个世界的到来,联合国系统地构建了非凡的国际制度、程序、公约和全球行动计划,有助于防止冲突和战争,保障人权,促进男女平等,提高无数个人和社区的物质生活水平。

但是,尽管有着显著的成就,联合国在两个方面仍然无力把握:一是在缔造一个和平与繁荣的全球秩序中,宗教发挥的建设性作用;二是宗教狂热对世界的稳定与进步施加的破坏性作用。对宗教的忽视在发展领域是显而易见的:在很大程度上,联合国只是将宗教社团当成是货物和服务的分发渠道,以及执行发展政策和计划的工具。不仅如此,在联合国人权机构被用作谴责宗教排斥与破坏的同时,联合国的政策和计划却几乎从未着手解决妨碍和平与福利的宗教偏执问题。

可以理解的历史客观原因

经过数千年的漫长历程,这个星球组织演进的最终阶段乃是普世一家、天下大同。逐渐变得清晰的是:倘若精神与灵性缺失,实现这一理想便绝无可能。巴哈伊圣文说,宗教“乃启迪之源,乃发展之因,乃人类一切进步之推动力”,宗教“已成为人类历史上所有文明与进步之基石。”宗教是这个星球绝大多数居民的人生意义与希望的源泉,它为激励其信徒牺牲、变革和长久奉献提供了无穷的力量。因此无法想象,一个保存了绚丽多彩的文化与国家的和平与繁荣的全球社会,能够在没有世界各大宗教直接并实质地参与其设计和支持的前提下,得以建立并长存。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宗教的力量也被滥用于挑拨离间和煽动仇恨。巴哈伊圣文教导说,“宗教应为友爱之源、团结之因和人接近上帝之媒。倘若它引发仇恨和冲突,那还不如没有宗教,甚而无宗教信仰者也比自称信仰者要好。”只要宗教的憎恨在扰乱世界,那么本次峰会的中心目标,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模式便是不可能的。

翻阅有关宗教狂热的历史记录,我们不难理解为何联合国在是否邀请宗教参加其谈判上犹豫不决。可是,宗教在世上行善数不胜数,并会一直做下去。它能对建设一个和平、繁荣与可持续的全球秩序作出长远的贡献,对这一事实,联合国再也不能熟视无睹。的确,惟有接纳宗教的力量和洞见,联合国才能够成功建立设想中的全球秩序。如果这样做,就必须承认,宗教不仅是发展倡议的传达和执行工具,更是在全球政策与计划的概念设计、执行和评估上的积极伙伴。历史上曾经正确的将宗教与联合国分隔的高墙,现在应该被奋力迈向团结与正义之世界的迫切需要所推倒。

然而,真正的责任在于宗教本身。宗教信徒,尤其是宗教领袖,必须显示出他们是建设可持续世界文明宏伟任务中的值得尊敬的伙伴。如果这样做,宗教领袖就必须依从良知来工作,不屈不挠地将他们信仰传统中的宗教偏执和迷信驱逐出去。他们必须热忱接受所有人拥有良知的自由,包括他们的信徒,放弃宗教排斥和武断的主张。

不要奢望朝夕之间宗教会被接纳成为联合国的伙伴,也不要妄想一夜之间宗教敌意会被消除。人类大家庭的当务之急在于解决宗教的角色问题,没有理由再耽搁下去。

现在着手,邀请宗教领袖加入

在联合国方面,它可以着手启动一个实质性的程序,通过主持一个由联合国秘书长召集的初始宗教领袖会议,使宗教参与到对人类未来的设计之中。作为前提条件,在宗教团体的协助下,宗教领袖们应该要求世界各国政府尽速起草和批准有关宗教与信仰自由的公约。世界各大宗教领袖若采取这样的行动,将是向世人表明他们承认人人享有良知自由的意愿,这必将显著减少世界的紧张局势。这个会议也可以讨论在联合国体系内成立一个常设的宗教论坛,其初始形式或许可以参照联合国近来成立的土著问题常设论坛。这个实体的创立,将是把宗教完全整合到联合国建立和平世界秩序工作之中的一个初期重要步骤。

在宗教领袖方面,他们必须表现出他们应该参加这样一个论坛。宗教领袖只有向其信徒清楚地表明:一个宗教人士的生活中不应该有成见、偏狭和暴力的位置,他才能有资格受邀参加这一论坛工作。

显然,联合国在宗教有意义地参与其工作的问题上耽搁得越久,人类遭受不公平和不团结的摧残也就越多。同样不可否认的是,除非世界各大宗教宣布拒绝宗教狂热,并且真心实意地在他们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努力消除它,否则和平与繁荣就只能是空想。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对人类困境的责任系于世界各大宗教领袖的身上。正是他们必须大声疾呼:结束以宗教真理名义犯下的仇恨、排外、压制良知、侵犯人权、拒绝平等、反对科学、赞美实利主义、暴力和恐怖主义!而且,所有宗教信徒必须转变他们自己的生活,发扬献身精神,为他人的利益服务,这样才有助于在地球上实现太平盛世的亘古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