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现代病:只重物质而轻视灵性需求

Statements

透视现代病:只重物质而轻视灵性需求

Istanbul, Turkey—7 June 1996

社会学家在谈论人的基本需求时,总是会首先罗列出一些具体的事物,比如空气、水、粮食和住所。没有这些东西,任何人都活不下去,至少活不了很久。

但是,那些严肃思考“人是什么”这一问题的人士则很少会到此为止。我们知道,人类的基本需求中还包含有许多“无形”的东西,比如爱、友谊、尊重和目的。

梯形图:两类独立的需求

由于我们自身有着一具有形的肉体,因此需求层次的阶梯图总是从那些能维持我们身体存在的物质事物开始画起的。确实,对于饥饿的人,食物是第一位的;对于无家可归者,寻找居所则至关重要。

然而,对于那些基本物质需求已经得到满足的人(比如,大多数西方人)来说,满足第二层次的无形需求则更为急迫。

人们对于爱、尊重、友谊、和目的的需求体现在很多娱乐活动上,从参与体育活动到看电影,从阅读浪漫小说到参加每周的宗教活动等等。

在生活动荡的时候,这些娱乐活动的相对价值有时会出现变化。不管动荡和混乱是以全球性灾难的形式出现(比如战争、瘟疫或恐怖袭击),还是以个人创伤的形式出现(比如离异、经济损失或疾病),都会促使我们重新评估需求的先后顺序。

不过,现代人思维结构中的一个奇特之处就是,很多人一方面想满足自己非物质的无形需求,另一方面却又想当然地以为物质手段是达到成功的最大希望。

尤其是在西方社会,如果你问人们,什么东西会让他们幸福。他们通常会列出自己想拥有的一长串具体东西:一幢好房子、一辆更好的汽车、一次更加有趣的假期和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这里的潜在假设是,拥有的身外之物价值越高,得到的爱就越深,来自朋友的尊敬也越多,自己也会更加有成就感。

但是,稍微思考一下就能知道,拥有更多更好的物质并不会自动地拥有满意的人生。富裕生活经常会滋养出人的不满情绪。发达国家人的自杀率和患抑郁症的比例就说明了这一点。要解答这个谜题,我们就应该懂得,看不见、摸不着的需求实际上就是灵性需求,而灵性需求只能用灵性方式来满足。

这里所说的灵性方式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必须懂得人性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上文所提到的物欲,另一方面就是灵性。这种观念是所有宗教的共同观点,也日渐被探索人类意识本质的科学研究所证明。

人性的灵性部分通常被称为灵魂,它是我们生命中不断追求认知与爱、被崇高与壮丽所折服以及追求永恒和善的那一部分。

巴哈欧拉说:“在所有创造物中,是灵魂首先宣告其创造者的卓越,首先认识祂的荣耀,坚持祂的真理,在祂尊前俯首致敬。”

然而,灵性又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无从直接观察。巴哈欧拉说:“须知,灵魂无疑是上帝的一个表征,是神圣的瑰宝,最有学问者也无法了解其本质,再敏锐的心智也无法解开其奥秘。”

但是,我们却可以感知到灵性的存在。因为灵性能留下印记,留下可以间接感知到的现象。就像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次原子的存在,但却可以根据它们留下的痕迹推测出来一样。

人的灵性留下的痕迹包括: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目标,为了家庭、邻里、国家或整个星球,毫无怨尤地牺牲眼前的个人利益;所有的男性和女性,在生命中的很多时刻都曾体验过自我超越;以及推动人类进步和发展的真正动力——想象力和希望——的巨大力量。

在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需求中,同样也有着灵性留下的痕迹。以爱为例,我们看不见爱的形体,亦无法直观察到爱的影踪。但是对每一个爱过的人和被爱的人来说,爱的力量却明白清楚地展示着它的存在。

宗教情怀与物质主义的天平

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信仰宗教。这一事实也证明了人类灵性本质的存在。大多数人都是从各大宗教中选择并追随其中一种。各大宗教都有很高的道德要求,都要求教徒做出一定程度的个人牺牲。这和我们所知道的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的作法恰好相反。

反面的证据是:纵观历史,也曾经有过某些宗派和组织,他们对自己的追随者的道德要求很少,甚至教导他们说可以通过对享乐或邪恶的崇拜、或其他本质上是物欲主义的途径到达天堂或乐园。然而这些所谓的宗教都没有在我们人类集体意识中赢得一席之地。

然而,尽管所有这些证据都证明了人类灵性本质的存在,人们在现代社会的生活中却依然为物欲所统治。人们期待物质财富,并以其多寡来评价自己的一生。我的房子是否比邻居的大? 我的公司是否比竞争对手发展得快? 这个小药片是否能治好我的病?

他们为什么不问自己:我的家庭是否比邻居的家庭更幸福?或者更好的是应该问自己:我怎样才能让所有的邻居都更加幸福?

为什么不问自己:我的公司是否让顾客满意?或者更好的是问:我的公司是否为整个世界的福祉做出了贡献?

为什么不问自己:既然我们现在已经懂得人体有自愈的能力,那么为什么不用锻炼、合理控制饮食和冥想作为代替疗法 ? 或者更好的是问:既然我和周围的人息息相关,我怎么才能为他们的健康做出贡献 ?

这并不是说物质手段不重要,有时物质确实是达到目标的最短途径。有时,一片特效药或是一剂疫苗确实就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是,在现代社会,这种平衡完全被人们对待生活的物质主义方式打破并引起了严重的后果。对个人而言,这种失衡就体现在永无休止地追求“虚假”的爱情和尊严,以及沉溺于声色犬马、锦衣华服和迷幻药物的行为中。

对社会而言,这种失衡则体现在商界、教育界、医学界和司法界种种急功近利、将眼前的物质利益凌驾于人类长远利益之上的行为。比如,把销售计划做得夸夸其谈、新药草草上市、为旷日持久的诉讼案件争吵不休。这些行为都是由于人们只相信物质功效而非灵性的崇拜所引起的。

对全世界而言,这种失衡最明显地体现在各个国家和民族无法认识到他们在本质上是唇齿相依、浑然一体的。这是一种以“适者生存”为特色的失败策略,它对立于强调合作与磋商、重视在思想和行动上团结的世界观。

巴哈欧拉告诉我们,“今日,凡献身于服务全人类者,皆乃堂堂正正之人。最高的神说:为推动地球族民的利益挺身而出的人,将得到快乐和祝福。”